昨晚一到我在諾曼第的《家》,天空就降下傾盆大雨,房東說:還好,我們回來的正是時候。在諾曼第我選擇住在《CARAVAN》,其實在冬季選擇這樣的住宿很不聰明,但對於生活在島上的我來說,住這種旅行車對我有種莫名的吸引力,雖然它只是停在院子裡。
昨晚一到我在諾曼第的《家》,天空就降下傾盆大雨,房東說:還好,我們回來的正是時候。在諾曼第我選擇住在《CARAVAN》,其實在冬季選擇這樣的住宿很不聰明,但對於生活在島上的我來說,住這種旅行車對我有種莫名的吸引力,雖然它只是停在院子裡。
巴士到達《聖米歇爾山》後,先到旁邊的旅客中心寄放行李(這邊寄放行李是不用費用的,但要先投1歐元上鎖拿鑰匙,自己也要注意旅客中心關門的時間,別玩得太開心忘了時間拿不回行李喔!)。放妥行李,再走到外面的巴士站等候前往《聖米歇爾山》免費接駁車。
其實車行時間很短,不到10分鐘就到了,從車內看著《聖米歇爾山》慢慢從遠到眼前,心裡不由得雀躍起來,哇!這就是《聖米歇爾山》!
在走進《聖米歇爾山.Mont ST Michel》之前,先來杯咖啡聽則故事。
古羅馬時期,有一座小小的岩山,靜靜地座落在法國西北部諾曼第(Normandie)和布列塔尼(Bretagne)之間的海灣中。在《居爾特神話》中,神仙精靈們所居住的彼世(otherworld),和希臘羅馬的地府(underworld)是有所不同的,居爾特人Celtus(或譯為賽爾特人、凱爾特人、蓋爾特人或克爾特人)的彼世並不是一個死者居住的陰暗世界,它們通常位於山丘之下、湖上或是海外的仙島,是靈魂們轉世之前暫居的樂園。而當時的居爾特人就是在這岩山上祭神,居爾特人稱它為《墓石山.le mont Tombe》。
《Le Mont ST Michel》.聖米歇爾山,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那年在里昂為什麼沒去?因為當年我一直認為:不急著去,我很快就會再回到法國!
今天,我在Montparnasse車站等待前往Rennes的TGV,到了Rennes之後再轉巴士前往《Le Mont ST Michel》.聖米歇爾山,這次,我真的可以見到他了!
先在車站內的PAUL買好早餐,出門前閔總給了我張法國電話卡,在搭TGV前也趕緊在車站內的書報攤充值了20歐,好心的店員還幫我設定好,這樣,我隨時可以和你們上網報平安了。但不知為什麼連不上網,在等車來時我站在車站內一邊弄手機一邊看火車看板是否秀出我要搭車的站台,可能我抬頭check站台的動作太頻繁,竟然有位法國人,過來問我要幫忙嗎?
這是我這次住在巴黎房東養的貓,晚上我一回到家,他立刻不怕生的鑽進我的房間,明天一大早就要離開的我,還要忙著梳洗整理行李,我洗完澡出來,他竟然就在門口乖乖地等我。
一整個晚上,他就一直圍著我轉,還會趴在我的包包上不讓我收拾,要不然就一直用他無辜的雙眼看著我喵喵喵的叫。
我停下手邊的動作,蹲下來告訴他:你知道嗎?你這樣讓我想起我里昂的Voyou。只不過他是狗兒你是貓...我跟他說著話,而他也乖乖地聽我跟他講講話。
《Passion》of the books,by the books,for the books!
巴黎《左岸》曾吹捲著現代主義的文學風潮,河堤石板上也曾留有喬伊斯、龐德、畢卡索、海明威等文人藝術家來往的足跡。《河左岸》不只充滿文藝氣息,這裡也藏著許多動人的真實人生,而《左岸》那間看似不起眼的《小書店》,更有著《不簡單》的小故事。
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九日,一位美國奇女子《雪維兒.畢奇Sylvia Beach》因為對文學對書的熱愛,從美國來到了巴黎,就在塞納河左岸的杜皮特杭街八號,開了一間專賣英文書籍的書店 ﹣《莎士比亞書店Shakespeare And Company》。一九二一年的夏天,書店搬到店面較為寬廣樓上還有兩間小房間的劇院街12號,在這裡,書店也變得更有美國風味。
《書店的命名》書店的名字來的有趣,雪維兒.畢奇-Sylvia Beach有一天從睡夢中醒來,就決定書店名稱就叫做《莎士比亞書店 ﹣Shakespeare And Company》。
離開了《巴黎聖母院》過了一條馬路,就到了《河左岸》,一過馬路左邊第一條路走進去就是《莎士比亞書店》,主屋今天沒開放正在整修。還記得第一次來時《莎士比亞書店》還不是亞洲人所熟悉的景點,店內好像沒有觀光客,那時在裡面翻翻書、聞聞書的味道,就覺得好開心。
今天,站在門口,我突然想起一套我非常喜歡的電影:
1995《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
2004《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將近20小時的飛行與轉機,我,終於飛到巴黎了!走下飛機,有些記憶有些模糊,但沒忘的是,那年來到巴黎剛好是1月1日,而今年是1月31日。
走在長長的通道上,隨著輸送帶漸漸行進,感覺就像進入時光隧道。是想回到過去?還是想走向未來?其實腦子有些空白,只是自己傻傻地笑著,因為,這是《巴黎》,我真的來了。